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北宋名將狄青:面具後面的悲喜人生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pply92    時間: 2010-5-2 10:48 PM     標題: 北宋名將狄青:面具後面的悲喜人生

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,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,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」,牧童遙指的一方土地就是宋朝名將狄青的故鄉,他是汾州西河(山西汾陽)人,有關他的小說和戲曲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,在歷史上,狄青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?正史上有這樣的記錄,「青每出入,輒聚觀之,至壅路不得行」,在京城老百姓的眼裡,狄青是一位充滿陽剛之氣的美男子,以至到了宋哲宗時期,皇帝為大長公主挑選夫婿,在士大夫的圈子裡遍尋不著,一時沒了主意,近臣們紛紛探聽公主心目中的駙馬究竟是個什麼樣子,皇帝老爺言之鑿鑿,「一定要象狄詠那個樣子」,狄詠就是狄青的兒子,當時在宮廷裡充當衛士,從此以後,帥哥狄詠就被別人稱作「人樣子」,有其父必有其子,狄青相貌出眾、氣概非凡應該是沒有疑義的事情。「臨敵被發、帶銅面具」是狄青在戰場上的特殊裝扮,是否因為煞氣不夠才化裝成妖魔鬼怪,也找不到足夠的證據,但是,在中國百姓的心裡,狄青已經成為一個天神,而不是出生貧寒的一個凡人。

狄青(公元1008年—公元1057年),字漢臣,出生農家,自幼練得一身好武藝,狄青從軍卻不是主動從軍,宋朝軍人地位低下,士兵被百姓們稱為「赤老」(這個詞至今還是罵人的方言),遠沒有唐朝軍人「寧為百夫長,勝做一書生」的豪邁,為了防止士兵潛逃,宋軍還有在士兵臉上或身上刺字的習慣。狄青就是因為兄長與他人鬥毆,造成嚴重後果,為兄頂罪被迫充軍的,「逮罪入京,竄名赤籍」,所以他臉上刺有黥文,伴隨了他一生的榮辱沉浮。他從普通一兵做起,在重文輕武的宋代,創造了位極人臣的奇跡。

狄青開始隸屬騎御馬直,身份是京城衛士,趙元昊(拓跋元昊)起兵反宋,宋仁宗下令挑選善於騎射的衛士從軍,狄青來到了西北前線,開始了血戰沙場的邊塞生涯,「凡四年,前後大小二十五戰,中流矢者八」,他的軍功是真刀真槍換來的,是流血流汗換來的,「出入賊中,皆披靡莫敢當」,他得到了經略使韓琦、范仲淹的賞識,待遇甚厚,進士出身的范仲淹就是那位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的大才子,他對狄青說道,「將不知古今,匹夫勇爾」,將《左氏春秋》贈予狄青,鼓勵他多讀史書兵法,狄青聽從了他的建議,折節讀書,「悉通秦、漢以來將帥兵法」,戰功纍纍,升至經略招討副使,西夏黨項人十分畏懼這個戴著銅面具的宋朝武將,把他稱做「狄天使」。比起好水川戰役中宋軍的表現,狄青訓練的士兵個個都是能征慣戰的好手,能拉強弓,能騎烈馬,能使刀槍。公元1052年(皇佑四年)狄青升為樞密副使,帶著精銳的西北軍來到平定儂智高叛亂的前線,打出了兵書上傳誦千古的精彩戰役——崑崙關(今廣西邕寧縣與賓陽縣交界)之戰。

北宋皇佑四年,西南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,「陷邕州,又破沿江九州,圍廣州,嶺外騷動」,並在邕州(今南寧)建立了大南國。史書上記載儂智高為了擺脫交趾(今越南北部)的控制,多次向宋朝懇求內附,宋仁宗趙禎擔心因此得罪交趾,多次拒絕了儂智高的請求,儂智高忍無可忍,向大宋發動了一場風雲變色的戰爭。

儂智高精通漢文詩書,是當時廣源州(今越南高平)少有的中舉的讀書人,儂智高的母親卻是一個喜歡吃人肉的女魔頭,而且口味頗為挑剔,愛吃幼兒,每天都要殺死一名小兒供她大快朵頤,如此可怕的蠻族,難怪宋朝君臣頭皮發麻,敬而遠之。儂智高在漢族奸細的幫助下,很快形成了雷霆之勢,宋仁宗害怕了,一反往日文人為正、武人為副、宦官監軍的帶兵慣例,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,總領平南的一切事宜。

狄青率軍到達崑崙關附近的賓州時,已是皇佑五年(1053年)的正月,正月十五上元節是宋人最隆重的節日之一,有懸花燈、踩高蹺、演百戲的習俗,狄青眼見崑崙關易守難攻,想到了智取崑崙關的妙計。他傳出命令,讓地方為大軍備下五天糧草,在軍中安排三個晚上的酒宴,分別宴請高級軍官、中級軍官和低級軍官,讓手下官兵過個開懷暢飲的上元節。奸細們給儂智高送去了最新消息,儂智高放下心裡一塊大石頭,居然也讓手下擺開宴席,好好過個上元節。

一天晚上,狄青和高級軍官們喝到天明,第二天晚上,颳風下雨,宴會如期舉行,喝到半路,狄青讓孫沔代替自己在宴會上張羅,自己點齊數萬精兵,趁著風雨大作進攻崑崙關,天明時分,帳中宴會上傳來捷報,讓眾人「過關吃食」,大軍越過崑崙關,在歸仁鋪擺開了陣勢。歸仁鋪地勢開闊,對騎兵極為有利,宋軍騎兵從左右衝擊,殺得敵人潰不成軍,追擊五十里,斬首數千級,狗頭軍師黃師宓和儂智高的弟弟儂建中、儂智中都死於此役,七千二百名俘虜被狄青遣散回家。當時,敵軍的屍體中有一個穿龍袍的男人,將士們認為這就是儂智高,想要上報請功,狄青言道,「安知非詐邪?寧失智高,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」,宋人筆記中記載儂智高逃到了大理,後來死在了那裡。

南方平定了,宋仁宗欣喜萬分,將狄青破格提拔為樞密使,成為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。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,因為大宋開國以來,為了避免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,一直極力壓制武人的地位,士兵地位低下,那些判了刑的小混混,都被送去充軍,連同樣地位低下的妓女都看不起當兵的人。狄青有一次赴韓琦的宴會,妓女白牡丹為狄青斟酒,當場出言不遜,「勸斑兒一杯(狄青臉上有刺字)」,韓琦臉上掛不住,下令將白牡丹打了一頓。還有一次,狄青宴客的時候,邀請了一位文臣劉易,宴會上「優人以儒為戲」,劉易認為這是狄青授意的,勃然而起,摔碎了盤子,破口大罵,「黥卒敢爾?」鬧到狄青還要給他陪不是的田地。在「文德致治」的宋代,武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,沒有資格充當統治集團的宰輔,當年韓琦要殺狄青的部下焦用,狄青極力為部下求情,言說焦用是個好男兒,韓琦譏諷道,「狀元及第的才是好男兒,焦用一介武夫哪有這個資格」,硬是當著狄青的面殺掉了焦用,難怪狄青歎息自己比起韓琦這樣的文人來,少了進士及第,但是,在宋代沒有進士及第,就如同今天一個年輕人沒有大學文憑,想要找一份體面的工作,肯定是困難重重、希望渺渺。而狄青偏偏不在這個遊戲規則之內,自然會讓眾多進士及第的文人心中忐忑不安。士兵是「赤老」,樞密院的人說,「迎一赤老,屢日不來」,狄青當上了樞密使,就變成了文人眼中的「赤樞」。宋仁宗曾勸狄青用藥物除去臉上的黥文,改頭換面,重新包裝,狄青十分坦然,「(狄)青若無此兩行字,何由致身於此?斷不敢去,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」,宋仁宗十分感佩,認定狄青是個忠心耿耿的好臣子,但是,文人出身的大臣如歐陽修等人輪番上書,一定要罷免狄青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,皇帝置身在文人的喧囂當中,左右為難。

說一千道一萬,文人們其實找不到狄青的什麼罪證,狄青一向深受軍士們的愛戴,史書上記載,狄青「尤喜推功與將佐」,但是文人們的借題發揮卻是聳人聽聞,他們說,狄青家中夜裡出現光怪,其實這是狄家祭祖燒紙錢的火光,但管家忘了事先通知京城的有關部門。還有人說,狄青家的狗頭上長角,是個怪物。京城突發大水,狄青避洪水於相國寺中,他穿過淺黃色的衣衫,正好犯了民間忌穿黃色的大忌,被視為企圖謀逆的證據,眾口爍金,宋仁宗再三為他辯護,說他是個忠臣,文彥博立馬反駁,「本朝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」。歐陽修上書說道,「水者陽也,兵亦陰也,武將亦陰」,把京師發大水的天災解釋為上天對狄青擔任樞密使的警示。宋仁宗大病剛愈,一位劉姓官員就大放厥詞,「今上體平復,大憂者去矣,而大疑者尚存」,這「大疑者」就是狄青。終於,朝廷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,在狄青擔任了四年樞密使之後,「乃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」,外放陳州。

  去陳州之前,狄青黯然說到,「陳州有一種梨叫青沙爛,此去狄青必死無疑」。去陳州之後,朝廷每半個月都要遣使探問,狄青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,「明年二月,疽發髭,卒」,享年四十九歲。宋仁宗得知他的死訊,非常悲痛,「贈中書令,謚武襄」,陪葬皇陵,極盡哀榮,後來的宋主思慕狄青這樣的將才而不可得,平添無限惆悵。狄青的墓葬,與包文正等人的墓葬一起,永遠成為北宋皇陵中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,它使人們想起了范仲淹筆下的意境,「塞下秋來風景異,衡陽雁去無留意。四面邊聲連角起。千嶂裡,長煙落日孤城閉
作者: swingfun    時間: 2010-5-4 04:35 PM

同樣的事情, 我們可以在明朝看到更多...
作者: pjx0079    時間: 2010-5-4 09:09 PM

狄青雖為一代名將
但因為他是欠缺學問薰陶的武人
所以在宋代的朝廷裡他備受輕視
作者: fc3s0009    時間: 2010-5-5 06:08 PM

他生錯了時代~~
真是可惜ㄚ~~
作者: newgary311    時間: 2010-5-5 06:50 PM

宋朝是文人主政....所以太有軍事天分的通常當不了多久的官...通常在戰爭結束就踢開了...
作者: a910343    時間: 2010-5-5 07:52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kwashiorkor    時間: 2010-5-5 08:18 PM

在我印象中,狄青是一個軍紀嚴明,大公無私,戰績光輝的一代名將
作者: chuang641215    時間: 2010-5-5 09:36 PM

很多落後地方的部落於戰場上常常建立奇功
作者: chuang641215    時間: 2010-5-5 09:37 PM

因為他是欠缺學問薰陶的武人
所以在宋代的朝廷裡他備受輕視
作者: 銀銫    時間: 2010-5-6 01:44 AM

柏楊講的沒錯
中國人最耗窩裡鬥
一遇外難就抱在一起
難怪中國俗諺  可以共患難 不可供富貴.....
作者: paquin1019    時間: 2010-5-6 07:23 AM

真的是兔死狗烹...或許這也是人性的多疑猜忌...
因為這些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...
作者: abcabc0520    時間: 2010-5-7 12:19 AM

真是可惜,怪不得宋朝的武力那麼弱。
作者: billlau1    時間: 2016-5-6 11:09 AM

閱君文章,不禁為千古名將同聲一悲,北宋重文輕武竟至於此,雖有名君,終仍寃死,哀哉!
作者: rainiegakki    時間: 2016-5-6 10:15 PM

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啊~
現代也是如此,學歷就是一切的時代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4565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